2017 NOV
12看完柿餅、綠綠的落羽松…..直奔北埔老街開吃!人好多啊!!完全不像通化街、饒河街….白天根本沒啥人遊蕩,好啦!算它們是夜市。
北埔老街在清朝時曾是北埔最熱鬧的商業中心,現今短短200公尺老街就有7座古蹟,古蹟密集度為全台灣之冠。舉凡台閩一級古蹟金廣福、姜家天水堂、姜阿新故宅,還有三級古蹟慈天宮,走幾步就能見著。
國家第一級古蹟天水堂
天水稱後號來自大陸甘肅省通渭縣天水郡,姜氏家族起源於天水郡,源遠追流不忘本旋以為堂號。天水堂建於清道光12年(1834),為北埔街上最大的民宅,為姜氏家族的代表性公聽所在地。竹企的創辦人姜振驤即出生於此,是1895電影描述中抗日英雄姜紹祖的兒子。老宅不僅具現代化排水與武裝防範措施,精緻雕樑畫壁更是藝術之佳作。因姜家後裔仍居民於古宅之內,故並不開放參觀。
北埔慈天宮
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,目前是屬於台灣三級古蹟文化資產。主祀觀世音菩薩、副祀三官大帝奉於左側,三山國王奉於右側。原本姜秀鑾僅從大陸惠州請來觀世音菩薩奉祀,然而,北埔居民眾多並無法滿足所有居民之需求。因此,迎來三官大帝(嘉應洲信仰)、三山國王(潮州信仰),加上早年渡台險兮媽祖保佑了海上平安,因此遠至北港分香請媽祖到慈天宮坐鎮。其中也意味出,不管是惠州族群,嘉應州族群及潮州族群都可以在本地融合發展,在信仰的分佈與排列之中就顯現出族群融合特色之端倪。集合了「儒釋道」三教之信仰合祀在一起,在國內這種配祀狀況實屬罕見。
整條街看不到大型的連鎖商店進駐,保持著一股純樸的氣息,到老街一定要品嚐以客家為主的美食。我們選定人滿為患的一品擂茶客家菜,只有特定桌菜能選,方便廚師煮大鍋菜。我最愛那辣炒客家粄條,超Q彈。
客家人勤儉刻苦,平時省吃儉用,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,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。為了不浪費食材,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。演變至今,已形成「四炆四炒」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。所謂的「炆」,是指大鍋烹煮、持久保溫。典型的「四炆」係指酸菜(或鹹菜)炆豬肚、炆爌肉、排骨炆菜頭、肥湯炆筍乾四道菜;而典型的「四炒」係指客家炒肉(又稱客家小炒)、豬腸炒薑絲、鴨血(亦有用豬肚者)炒韭菜、豬肺鳳梨炒木耳(俗稱鹹酸甜)四道菜。
吃飽後,必去擂茶! 全台灣的擂茶起源故鄉就在北埔,台灣光復後1946年,姜阿新設永光茶葉公司,年產量超過200萬公斤,產量與品質都傲視全台灣。當時北埔紅茶(Hoppo Black Tea)是世界名震中外的佳品。只是於1965年之後外銷受阻後而平淡下來,才逐漸凋零與落沒,如今北埔膨風茶威風再起也是另一項茶葉奇蹟。
客家擂茶源於北宋的中原地區(現河南省固始一帶),南宋詩中有「漸近中原語音好,見客擂蔴旋點茶」句。客家擂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,客家人更把擂茶帶到了台灣。擂茶是把茶葉、芝麻、花生等原料混合乾擂研磨成粉後,搗爛成糊狀,沖開水和勻,再加上炒米、紅豆…. 搭配麻糬與點心享用。喝口茶還真不容易啊!!選民歌擂茶,當然也想聽民歌,可惜老闆落跑不在~~~
留言
張貼留言